《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二

《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二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解碼跨世代詩人的黑暗之心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讀夏婉雲老師《臺灣詩人的囚與逃》時,我有著不同的想像。眼前浮現的是花蓮的山風海雨中,一個剛下課的小四女孩,為了補貼家用,沒有時間張望奇萊山的浮雲,也不知道七星潭的遼闊,她在家旁菜園挑水、施肥、除蟲與等待收成。父親從戰火裡逃亡的經驗,讓這個叫做夏婉雲的女孩異常早熟與易感,經常把自己放逐在童話、文學的世界裡,只有在文學裡,她才是自由與快樂的。

我也曾想像,從中小學退休的夏婉雲,搭著花東線的火車,往來臺北與臺東,經過清水斷崖的碧海藍天時,或是途經池上起伏如海浪的稻田時,她疲倦,但她必然欣喜於囚禁在移動的風景中,迎向臺東兒童文學研究所裡一場一場豐盛的知識饗宴。

下一個場景是在楊小濱教授的政大課堂,博士生夏婉雲坐台下修課,台上娃娃臉的詩人不自覺會皺眉,他論道:「放逐的快樂只有在經歷了囚禁的痛苦之後才能獲得。同樣,對於一個深知語言如何在枷鎖中掙扎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逃離這種枷鎖更快慰的事了。也就是說,對於曾經只有將『痛楚』昇華為『堅忍』一詞才能說出他肉體苦難的人來說,直接說出『痛楚』是一次極樂的經驗。但是,這一次說出卻是沒有聽眾的,正如上一次虎視眈眈的聽眾一樣令人沮喪。」仿若沒有聽眾的安靜如猛虎撲上夏婉雲,突然她感到疼痛,為父親,為商禽,為徘徊在放逐與囚禁的那一代人。

Pages: 1 2 3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