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書序與跋

《北緯一度新加坡》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新加坡時光膠囊  衣若芬

一九九O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未婚,三個多月前剛剛開始教職,那時候的我,忙著在博士研究生和大學老師之間轉換身分。我當然不知道,王鼎昌先生主持在新加坡皇后坊(Empress Place)埋下「新加坡二O一五時光膠囊」(Singapore 2015 Time Capsule)的活動,我腦中關於新加坡的印象,如果有什麼物質依憑,便是來自新加坡的同學用的,我從來沒看過的文具,叫做 「liquid paper」,那是更早的一九八O年代了。

“Read More”
Pages: 1 2

《荊棘裡的亮光》序四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永遠相信        封德屏

去年清明節,一個春雨霏霏的午後,隱地先生來電,告訴我臥病已久的作家張放,終究不敵病魔,昨夜走了。接著他說:「德屏,我看妳每期文訊上的編輯室報告,寫得就像一篇篇好看的散文,整理一下,我來幫妳出書!」我聽了,突地心跳加速,眼眶熱了起來。

“Read More”
Pages: 1 2 3 4 5

《荊棘裡的亮光》序三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自己的路           陳昌明

二OO三年我從成功大學借調國立台灣文學館,擔任副館長,負責處理創館時期館內的經費調度,以及人事控管等工作。當時,也正是《文訊》被政黨棄之不顧,頻從媒體傳來《文訊》即將停刊、資料中心找不到場地、營運經費沒有著落的時候。《文訊》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而我手上正有一筆蒐集資料的龐大金額,我就找封德屏談,希望全數收購《文訊》的資料(我心中的金額是六千萬)。德屏顯然有些心動,但經過數天考慮,德屏回答我:「資料都賣給文學館,我們同事未來怎麼辦?」我就此知道她這個人很重情義,心中永遠放不下與她長年工作的夥伴,還有乏人關懷、聯絡的資深作家,以及文壇上眾多孤獨的靈魂。此後,文學館委託《文訊》一些計畫,而《文訊》回報的是最優良的品質與內容。

“Read More”
Pages: 1 2 3 4

《荊棘裡的亮光》序二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溫柔的力量       劉靜娟

每個月拿到《文訊》,我例行先讀封德屏撰寫的〈編輯室報告〉,一方面它是當月內容重點的索引,一方面可以從中「略窺」朋友的心情和工作近況。

她有一枝好筆,只是長年傾注全力經營《文訊》,很少創作;有一年好難得發表了一篇〈爸爸的梅菜扣肉〉,就廣受注意,一再被轉載。

“Read More”
Pages: 1 2 3 4 5

《荊棘裡的亮光》序一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文路寂寞,文訊偕行           王鼎鈞

封德屏女士主持《文訊》雜誌二十年,心無旁騖,業有專精,鼓舞當代作家,
有裨後世史冊,可感可佩。每期所作卷首前言,文采斐然,獨立自足,今「爾雅」
依其次第,編集成書,隱然見台灣文學發展之逝者如斯。

“Read More”

《越界後,眾聲喧嘩》後記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只緣同在此山中           姚嘉為

回顧寫作之路,始於一己鄉愁,藉散文抒懷,其後延伸為對華人在他鄉安身立命之關懷,曾在北美世界日報開闢「華人安身立命系列」專欄,開始兼及報導文學。

因參加寫作團體,舉辦文學活動,結識不少作家,逐漸聚焦於北美作家與作品的介紹,曾在美南廣播網主持作家訪談節目。更進一步,登門訪問作家,在報章雜誌發表專訪,並結集出書。二O一二年創辦和主編北美作家協會網站雙月刊,藉網路傳送北美創作與文壇動態到兩岸三地。一路行來,越陷越深,皆因同在此山中吧!

“Read More”
Pages: 1 2 3

《越界後,眾聲喧嘩》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喧嘩越界,眾聲成史             黃碧端

知識分子在域外處境中的書寫,對近代中國的文學、文化乃至政治社會,長期產生巨大的影響。最早也許該推到孫中山先生在海外奔走革命時期的言論。更具體的是一九一七年初,還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的胡適發表在《新青年》的〈文學改良芻議〉,這篇文章點燃了文學革命的火苗,更延燒出五四運動和接續的社會變革。

“Read More”
Pages: 1 2 3

《小說大夢》後記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後記      隱地

二O一四年又快到尾聲,今年似乎我只做了兩件事,上半年,編了一本《王鼎鈞書話》,下半年,完成了《小說大夢》,自己不寫,完全閱讀他人作品,我似乎沉醉在更廣袤的文學世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惟有大幅度的閱讀,才能享受人間豐美,而文學之礦,永遠挖掘不盡,更讓我舒暢的是,青年時代讀小說的快樂又回來了。

“Read More”
Pages: 1 2 3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