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一

《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一

Category : 書序與跋

重虛輕實

如前所述,廿世紀八十年代「後設小說」恍若彗星奇采閃降,至此文學創作「重虛輕實」已成共識。沒想到的是後設此一急流恁地短促,僅僅十稔即已湮失。誰都知道它在閱讀美學與啟發讀者上的好處,又誰也都知道它的意識不明招致讀者難有所得而誤以為淺陋,囿於閱讀舊習,排斥新向,將它束之高閣。近二十年來,常想到湮失的急流或竟有一日會再冒土而出終必匯成滾滾江河。此一新向缺失何在?如何改進?其實那答案早已明見。它的缺點即在「虛而失實」,它的改進之途即是如前所述的「虛中有實」。

本書所選的三家都是擅用超現實「虛」的高手;詩作形式因濃稠而連結,不用分行而用分段以保持其彈性密度;又都是早早就知「虛中有實」能有寄托引領省思者。歷經遠土、本土、幻土三個世代,「囚」與「逃」的永恆拔河經常在三人詩作之中表徵,尤以唐捐顯見具體如:「想要在場(囚)又想要離去(逃)」、「精神的境界(神、逃)顯然攸關生理(形、囚)」、「人在言說中發現了自己(逃)同時也拘囚了自己(囚)、詩植根於現實(囚)卻又抗爭著現實(逃)」、「父親的痰(過往、不捨、囚)我的詩(今後、前行、逃)」。

此文撰就時已是二 一三年十一月底的已涼天氣未寒時,商禽已長去天國,紹連已屆耳順,就連最幼的唐捐也迥非昔日的青春年少了,儘管如此,我們分明都能看到他們三位在臺灣詩史上劃下過的光芒,那樣的熠耀已然長留於吾人心頭,見證文學,人生中「囚」與「逃」永不止息的進展,見證這島上六十年風雲中的苦樂悲涼。由回顧而前瞻,深信我們仍將在感慨中賡續前行。

Pages: 1 2 3 4 5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