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寧》序

《天清地寧》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事隔已近一年,至今,我仍然無法確定:那晚在山東師大,究竟是什麼地方觸動了他們?但二O一五年六月,我在重慶的課堂上,又有一位女士被觸動得一邊拭淚、一邊抽泣,這回原由,我倒是清楚。

那天,我談喪禮與祭禮。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一向宗教不發達,但是,因為極重視喪禮與祭禮,所以人世的大信始終巍然屹立。今天大陸的人心慌失、生命之無法安頓,箇中原因,主要正在於喪禮與祭禮的淪喪。大陸要文化重建,喪祭就必然是重中之重。相較起來,臺灣的祭祀大致完好,很可以做為大陸恢復祭祀的借鏡;至於臺灣的喪禮,雖然近年已趨簡化,但比起大陸一般就三天匆匆了事,還是好得許多。如果,「中國文化在臺灣」能一部分成立,其中關鍵,就在於臺灣的喪祭傳統並沒有斷絕。如果,「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也能一部分成立,其中關鍵,亦在於臺灣的喪祭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關於這點,大家只消留意那些從來沒讀過書卻比誰都更重視喪祭的臺灣鄉下歐吉桑與歐巴桑,看看他們臉上的溫厚與安穩,就全明白了。

喪祭正,則人心安。

講完喪祭,隔天一早,有位女士來到了講台,蹲我身旁,提起她十九歲時,母親去世,家人顧念她讀書在外,返鄉太過遙遠,也耽誤了功課,就要她不必奔喪。結果,這事成了她最大的痞塊;十八年來,心裡一直過不去⋯⋯。話沒講完,她邊說邊哭,先是拭淚,繼而抽泣,越哭越傷心,越哭越悲切;哭聲之中,悔恨不盡。

我沒安慰她。我只在隨後的課堂上,當著大家面前對她言道:下回的忌日,或者明年的清明,隆重地準備些祭品(尤其是母親生前最愛吃的東西),去到墳前,上香獻供,好好對母親說說想說的話,好好哭當年該哭而沒哭的。痛哭一場。好好地痛哭一場。彷彿,妳終於趕回去當年該到而沒到的那一場喪禮。

喪禮盡哀。喪禮中親人的淚如雨下,是逝者此生最後的印記。喪禮之後的追祀不斷,則是幽明之間情意不絕綿綿的千絲萬縷。如此一來,逝者雖逝,但與人世之間的聯繫,卻未曾斷。這是老子所說的,「死而不亡者壽」。我在辛莊師範、後來又在臺北書院說道,這種透過喪禮與祭禮的「死而不亡者壽」,就是中國式的永生。

Pages: 1 2 3 4 5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